NEWS CENTER

新闻资讯

物流行业卷是行业问题还是平台问题

时间:2025-08-17

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A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什么是“内卷式竞争”?

简而言之,它是一种“拼命投入却没有结构性增长”的零和博弈”。

表现为:

  • 降价 → 再降价 → 免费送 → 赔钱干活;

  • 卷人力、卷价格、卷服务时长、卷到极致还要卷管理成本;

  • 没有人退出市场,大家都在卷,行业整体却越来越“穷忙”。

在物流行业中,“内卷”的典型表现包括:

表现
实质问题
单票收入持续下降
压缩末端配送人力、损害快递员利益
快递柜免费存放时限缩短
转嫁成本给用户
小企业不计成本杀价揽货
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下滑,服务能力下降
平台过度竞争
垄断苗头、劣币驱逐良币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B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物流内卷式竞争的五大危害

1. 劣币驱逐良币

靠赔本抢客户的企业生存了下来,而那些老老实实算账、提升服务的企业被“卷死”。

长期结果:

  • 高质量服务公司无力生存;

  • 投资研发、数字化、员工培训这些“正向成本”无从发生;

  • 整个行业陷入“价格低 → 收益低 → 服务低 → 客户更不愿付费”的恶性循环。

2. 挤压劳动者权益

内卷的第一受害者,是一线干活的人。

比如快递员派费被一再压低、调度员长期超负荷、干线司机收入不升反降,
企业靠“压人”来降低成本,本质是不可持续的剥削模式。

3. 压制创新和长期投资

内卷下,大家都在追“本季度指标”,谁还愿意做长期投入?

  • 系统不上了,数字化搁置;

  • 培训取消了,组织升级没预算;

  • 技术试点没落地,老板怕“搞不好又亏钱”。

最终造成:行业技术水平停滞、服务模式老化

4. 扰乱市场秩序,监管成本高企

企业只顾抢单、不顾规范,甚至出现偷运、漏报、规避监管等行为。

内卷带来的“价格暴力”使得合规成本变成“负资产”,违法成本变成“业务手段”。

国家监管部门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来兜底,整个行业陷入“靠监管维稳”的被动状态。


5. 最终“伤客”

用户看似得了便宜,实则损失了服务质量、安全保障与长期选择权。

快递延误、物品破损、丢件理赔难、信息泄露多,长期来看,客户信任流失、付费意愿下降,将拖累整个行业的商业可持续性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C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为什么不能放任“市场充分竞争”来自然调节?

① 理想状态下,“充分竞争”意味着“优胜劣汰”,听起来合理对吧?

但在成本结构高度同质、进入门槛低、退出机制滞后的物流行业,现实是:

  • 不劣也死,劣也不退:哪怕企业赔钱,也靠融资、补贴、压供应链活下去,形成“僵尸企业”生态;

  • 价格战被平台算法放大:一些平台通过算法操控派单价,使市场竞争失去自发调节能力;

  • 劣质服务难被识别:用户端对服务质量感知弱,低价企业更易获客;

  • 资源错配、行业失衡:技术型、组织型、效率型企业反而退出,行业竞争力下滑。

这不是市场失灵,而是市场长期不优化结构的结果。

② 在战略行业或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里,不能只靠市场“自己管自己”

  • 物流是基础设施行业,关系到供应链安全、民生保障、产业链协同

  • 一旦行业集体利润下滑,就会影响交通设施投资、技术创新、就业稳定性

  • 国家必须以“可持续 + 合理收益 + 公平秩序”为目标,设定基本行为规则。


 所以,“反内卷”不是打压竞争,而是提升行业整体的竞争质量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D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顶层已定调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继续“内卷”的企业就是逆风飞行

国家对“反内卷”的表态不是姿态,而是系统性治理方向

  • 2025年7月国家邮政局:严禁末端服务压价、压派费、违规竞争;

  • 交通运输部、发改委出台“货车司机权益保障”系列行动计划(包括运价透明、信息对称、运力匹配机制);

  • 市场监管总局推进《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》,“二选一”“强制搭售”“隐性费用”均被纳入红线。

换句话说:

以前是“默许你卷”,现在是“看你还卷”,再下去就是“整治你卷”。

而平台如果仍以“用算法压价 → 转嫁风险 → 挤压从业者”为主要商业路径,那就是在和政策红线对撞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E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卷得越狠,行业信任破得越快

像某帮,某拉拉这类的网络货运平台,过去几年持续被司机群体投诉:

  • 运价越来越低;

  • 服务费越来越高;

  • 客户付款周期越来越长;

  • 平台规则“越来越向大客户倾斜”;

  • 数据不透明,“被卷感”极强。

这种结构最终导致什么?

信任崩塌。司机不上你的平台,货主只看价格,平台沦为“信息市场+割韭菜工具”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F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与政策背道而驰者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不是“卷赢了”,而是“自埋地雷”

如果你现在还指望靠:

  • 不断压运价;

  • 不给司机定价权;

  • 用补贴吸引货主,用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坑司机;

那你就面临以下“结局三选一”:

  1. 被舆论反噬:一旦司机群体集体曝光,“黑平台”标签一旦贴上,很难撕下;

  2. 被监管约谈或整治:政策已给出预警,再踩就是典型样板;

  3. 被用户抛弃:司机宁愿找“贵但公平”的平台,也不会再用“便宜但坑多”的系统。


未来的赢家不会是卷到最后的人,而是能率先建立“非内卷型商业模式”的人


现在还在靠压价卷司机的企业,迟早不是被政策点名,就是被用户抛弃。


越早放下“便宜就能赢”的错觉,越早走上结构性进化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