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兵港物流;2013年鼎诺物流、河南华邦物流、河南鑫众城物流;2014年保德利物流、正兴物流、河南传奇物流、大江物流、河南东捷物流、河南顺鑫物流、郑州鑫升鑫物流;2015年鑫田物流、河南誉润物流、河南盟友88物流、晋商物流、河南美鑫物流、河南全之鑫物流、郑州安畅货运、河南省大展货运、河南亚通物流;2016年河南路港物流、河南盛世名优物流、河南联盟物流、郑州华洋物流、河南金辉物流、河南中通物流、河南德信通物流;2017年河南全领域物流、利友货运、河南顺天物流、河南盛之丰物流;2018年河南龙行天下供应链、河南智慧华夏物流、河南平安物流、河南泰浦物流;2019年天天金程物流、河南东阳物流、郑州泓源物流、河南阿拉丁物流;2020年河南博航物流、2022年河南汇力物流、河南诚通物流;2023年河南东健物流;2024年安利物流、最慧物流、太行畅兴物流,河南货多多物流;2025年河南鹏世隆物流 ;此外还有供销物流等......
仅一省平均每年倒闭3-4家知名腰部物流企业,这哪里是行业整合,分明是雪崩,他们在上演物流版的《大逃杀》,活下来的不是天选之子,就是暂时还没轮到。
一、区域网的"三座大山":价格战、成本癌、巨头绞杀
区域物流公司为什么死得这么整齐?因为它们头上压着三座大山,每一座都能让老板们半夜惊醒,摸一把枕头看看是不是已经被泪水浸湿。
第一座山:价格战打到骨头里
快运行业的玩法早就变成了"谁先涨价谁先死"。巨头们靠着资本输血上市融资,能把运费压到比白菜还便宜——你区域网敢收500一吨?德邦400,安能350,中通快运线路精准填仓直接给你来个"299包邮"。区域网要么跟着亏本接单,要么直接没单。铁中快运之前0.5%的市场份额怎么来的?大概率是咬着牙用利润换的,结果血槽空了,GAME OVER。
第二座山:成本癌晚期
油价涨、人工涨、分拨中心租金涨,唯独运费涨不动。区域网的分拨中心、干线车辆、网点哪样不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?但巨头可以全国调度分摊成本,区域网呢?河南某倒闭物流老板曾哭诉:"一辆车从郑州跑到周口,油钱过路费加起来比运费还高,跑一趟亏一趟,不跑客户立马跑。"这叫"物流版的囚徒困境"——明知道是死路一条,还得硬着头皮往里跳。
第三座山:巨头的降维打击
顺丰、京东物流、中通这些巨头,早就做成物流生态了。它们用快递的现金流养快运,用快运的规模压成本,再用数字化系统碾碎区域网的"人肉调度"。区域网拿什么打?靠老板亲自上阵当司机老板娘去当客服?靠Excel表格管理运力?别闹了,这年头连黑车司机都用上货运APP了,你还靠电话调车,不死你死谁?
二、河南物流的"死亡密码":为什么偏偏是这里?
河南的物流公司死得格外惨烈,不是偶然。这里有三个"死亡密码":
"物流大省"的诅咒:河南是交通枢纽,物流公司多如牛毛,但大部分是"小散乱弱"。一有风吹草动,先死的就是这批抗风险能力为零的"蚂蚁雄兵"。
"黑车经济"的侵蚀:河南的个体货车司机堪称"价格战游击队",他们不用交税、不买保险、不养网点,专抢正规军的生意。区域网怎么打?只能跟着一起裸奔,结果死得更快。
政策与资本的"双重忽视":资本偏爱全国网,银行不敢给区域网贷款,地方政府想救也救不过来。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一个接一个倒下,像多米诺骨牌一样。
三、区域网的活路:要么抱大腿,要么变丧尸
区域网还有救吗?有,但得学会"猥琐发育":
抱巨头大腿:比如被收购、加盟巨头网络,虽然失去自主权,但好歹能混口饭吃。浩运今年就上演了教科书式的联姻,抱着德坤的大腿傍上了顺丰系。
专精特新:专注冷链、大件、特殊品类,避开和巨头的正面刚。
"丧尸模式":不扩张、不涨价、不折腾,靠老客户和本地关系苟着,等同行先死光再捡漏。
但说实话,大部分区域网的结局早已注定——要么死在今天,要么死在明天。前有中骅、大达、大恩、丰通、苏通、商桥、中铁飞豹、汇峰等先烈,铁中快运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,这份"区域网死亡名单"还会继续更新。而行业洗牌的最后,只会剩下两种玩家:一种是巨头的棋子,另一种是巨头自身。